在材料可靠性檢測領域,紫外老化試驗箱是模擬自然紫外線環境、檢驗材料耐候性能的核心設備。由于設備運行依賴紫外燈產生的紫外線輻射,而紫外線對人體組織具有潛在傷害性,尤其是眼部與皮膚,因此在操作紫外老化試驗箱的全過程中,落實科學規范的防護措施,是保障工作人員身體健康、確保試驗安全開展的關鍵環節。
防護的必要性與核心依據
紫外老化試驗箱的核心工作原理,是通過特定波長的紫外燈輻射,模擬自然界中紫外線對材料的老化作用,以此評估材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的性能穩定性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設備所產生的紫外線輻射,若直接作用于人體,會對皮膚和眼部組織造成損傷。其中,眼部組織對紫外線更為敏感,未采取防護措施時,短時間暴露就可能引發眼結膜充血、角膜損傷等問題,長期累積還可能增加眼部疾病風險;皮膚若持續暴露,則可能出現紅腫、脫皮,甚至增加皮膚老化、色素沉著的概率。
防護措施的制定并非一概而論,其核心依據在于紫外燈的波長分類。不同波長的紫外線,其能量強度與穿透能力存在顯著差異,對人體的傷害程度也各不相同。根據國際通用的紫外線分類標準,紫外老化試驗箱常用的紫外燈主要分為長波紫外線燈(UVA)、中波紫外線燈(UVB)與短波紫外線燈(UVC)三類,每類燈具對應的防護策略需精準匹配其輻射特性。
按紫外燈類型劃分的防護措施
長波紫外線燈(波長 320~400nm)的防護
長波紫外線(UVA)的能量相對較低,穿透能力較弱,對人體的即時傷害性較小,但仍需做好基礎防護。針對使用此類紫外燈的試驗箱,工作人員需落實以下防護措施:
著裝防護:穿戴厚度適宜的長袖工作服,衣物材質以棉質或防紫外線專用面料為佳,確保覆蓋頸部、手臂等易暴露部位,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紫外線輻射;同時佩戴防護手套,優選耐磨損、貼合手部的丁腈手套或乳膠手套,既防止手部皮膚暴露,也便于操作設備按鈕與放置試樣。
眼部防護:必須佩戴符合國家標準的紫外線防護眼鏡,且眼鏡需具備熒光增強功能 —— 該功能可在過濾紫外線的同時,保證工作人員清晰觀察試驗箱內部試樣狀態,避免因視線受阻影響操作準確性。防護眼鏡需定期檢查,若鏡片出現劃痕、破損,應立即更換,確保防護效果。
中波紫外線燈(波長 280~320nm)的防護
中波紫外線(UVB)的能量高于長波紫外線,穿透能力更強,對皮膚的傷害更為直接。若工作人員長期在未防護狀態下接觸,會導致皮膚毛細血管擴張、充血,出現紅腫、灼熱感,嚴重時可能引發皮膚炎癥。因此,使用此類紫外燈的試驗箱,防護措施需進一步升級:
強化著裝防護:摒棄普通工作服,更換為專業的防紫外線防護服。這類防護服采用特殊涂層工藝,能有效阻擋中波紫外線穿透,且衣物設計需覆蓋全身,包括衣領處的收緊設計、袖口的魔術貼固定等,減少皮膚暴露縫隙;手套需選用加厚型防紫外線專用手套,避免手部皮膚因紫外線輻射出現紅腫、脫皮。
嚴格眼部防護:除佩戴高阻隔率的紫外線防護眼鏡外,需額外關注眼鏡的貼合度,選擇帶有側翼防護的款式,避免紫外線從眼鏡兩側縫隙進入眼部。同時,試驗過程中若需近距離觀察試樣,嚴禁摘下防護眼鏡,可通過試驗箱的觀察窗(需確認觀察窗具備紫外線過濾功能)進行查看。
短波紫外線燈(波長 200~280nm)的防護
短波紫外線(UVC)又稱 “殺菌紫外線”,能量強度極高,具有強大的穿透與破壞能力,能分解微生物的細胞核酸、導致細胞壞死,因此常被用于消毒領域。但對于人體而言,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性極強,即使短暫暴露,也可能造成皮膚深度損傷與眼部嚴重灼傷,因此必須采取最高級別的防護措施:
全面頭部與面部防護:佩戴全包裹式紫外線防護面具,面具需覆蓋整個面部,包括眼部、口鼻、臉頰及額頭,且面罩材質需具備高紫外線阻隔率,同時保證呼吸順暢與視野清晰。面具的密封圈需定期檢查,確保無老化、變形,避免輻射泄漏。
全身防護升級:穿戴重型防紫外線防護服,材質優選多層復合面料,具備耐磨、耐撕裂與高阻隔性能,同時搭配防護靴,靴口需與褲腳緊密貼合,形成全身無暴露的防護體系;手套選用防穿刺、防紫外線的特種手套,確保手部操作安全。
操作流程規范:使用短波紫外燈的試驗箱,需在封閉環境下運行,工作人員操作時需快速完成試樣放置與參數設定,減少在設備旁的停留時間;試驗過程中,嚴禁打開試驗箱門,若需緊急停機,需先佩戴好防護面具再進行操作。
防護實施中的注意事項與應急處理
日常防護管理要點
防護裝備的維護與更換:所有防護用品需建立使用臺賬,定期進行性能檢測 —— 如防護眼鏡的紫外線阻隔率測試、防護服的完整性檢查等,發現損壞或性能下降立即更換,嚴禁使用失效的防護裝備。
操作流程的嚴格執行:工作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,熟悉不同紫外燈的防護要求,在試驗前必須逐項確認防護措施是否落實,如著裝是否規范、防護面具 / 眼鏡是否佩戴到位等,未達到防護標準時不得啟動設備。
環境監測與警示:在紫外老化試驗箱所在實驗室,需張貼醒目的 “紫外線輻射危險” 警示標識,同時配備紫外線輻射檢測儀,定期監測實驗室環境中的輻射強度,確保設備運行時無輻射泄漏。
意外受傷后的應急處理
若因防護不當導致皮膚或眼部接觸紫外線并出現不適,需立即采取應急措施:
皮膚損傷處理:立即遠離設備,用清水沖洗受傷皮膚,避免揉搓;若出現紅腫、灼熱感,可涂抹溫和的保濕乳液,避免使用刺激性護膚品,同時及時就醫,遵醫囑進行治療。
眼部損傷處理:立即停止工作,閉上眼睛休息,避免揉搓眼部;用干凈的紗布或毛巾輕輕覆蓋眼部,盡快前往醫院眼科就診,告知醫生紫外線接觸情況,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,切忌自行使用眼藥水,以免延誤病情。
紫外老化試驗箱的防護工作需堅持 “分類施策、精準防護” 的原則,結合紫外燈的波長特性制定科學的防護策略,同時強化日常防護管理與應急處理能力。只有將防護措施貫穿于試驗操作的全過程,才能在保障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的前提下,確保材料檢測工作的安全、高效開展。
|